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理論研究

科學把握政協性質定位  提升基層政協工作水平

2017-03-09 09:13:35  
字體大小:【

 

    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新形勢下,基層政協如何提升履職現代化水平,在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是基層政協組織和政協工作者常思常做常新的課題。

 

    一、牢固樹立“四觀”,把準履職方向

 

    (一)樹立政治觀。政協工作是一項政治工作,做好政協工作必須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覺找準政協工作的定位,對多黨合作的基本政治制度有總體的把握,對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有全面的把握,對政協履行三大職能有具體的把握,努力做到進取而不盲動,穩健而不保守,勇于探索創新又善于穩中求進,始終保持政協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政協工作的根本保證。這既是新時期政協工作的根本要求,更是具有很強實效性的工作方法。到政協工作以來,我體會最深的,就是政協工作離不開黨委的重視和支持。竹溪縣委、縣政府領導對政協工作非常重視和支持,政協的工作形成了“黨委重視、政府支持、政協努力、各方配合”的良好格局。在工作中,我們自覺堅持縣委的領導、主動爭取縣委的領導、充分體現縣委的領導。一是堅持做到多請示、多匯報。對重要工作、重要問題、重大活動及時向縣委匯報,聽取縣委的指示,努力做到同縣委保持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步。二是善于領會和把握縣委意圖。每年年初,政協都主動向縣委匯報新一年工作思路和協商計劃,同時就縣委、縣政府的重點工作進行對接,主動配合,每年選取3個左右的重點調研課題進行專題調研、協商議政。三是認真執行縣委的決策和決定。本著同唱一臺戲、共謀一盤棋的思想,認真執行縣委的決策、支持政府的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職能,做到“幫忙不添亂,補位不越位”。

 

    (二)樹立大局觀。大局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由若干局部和要素組成,大局統領局部,局部服從大局。承認大局,服從才有基礎;明晰大局,服務才有方位。沒有大局意識,視野必然狹窄,境界無從提升,履職難有成效。對政協而言,黨的工作是全局,政協工作是局部。人民政協是為實現黨的總任務、總目標服務的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必須遵循的原則,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就是政協的中心工作,黨委政府部署的中心任務就是政協的中心任務。政協要樹立全局意識,善于把局部工作提到全局中來考慮、來把握、來推進,始終做到心中有大局,工作謀大局,履職為大局,爭取局部與全局的最佳效應。

 

    我們竹溪縣政協始終根據縣委縣政府確立的重大發展目標來統籌政協工作的布局,找準政協履職的切入點、共振點和著力點,做到視察調研在決策部署之前,協商議政在共識形成之前,民心民聲反映在工作推進之中,真正做到協商在需要時、議政在關鍵處。先后承接了縣委交辦的“對接十堰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等9個重大課題調研任務,完成了縣政府委托的“竹溪蒸盆”等11個課題調研任務,就全域旅游、“秦巴片區扶貧開發”等課題組織開展專題調研21次,形成專題調研報告45篇,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批示23篇,印發《領導參考》、《政府參閱件》18期,多數建議意見轉化為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

 

    (三)樹立群眾觀。人民政協為人民是政協的本質要求,履職為民是政協委員的崇高使命。人民政協是發揚人民民主、聯系各界群眾的一個重要組織。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更是人民政協的生命線。

 

    政協群眾工作怎么做?有的同志說,我們天天都在做群眾工作,與群眾天天都在商量溝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與群眾有事好商量。商量,顧名思義,就是多交換意見,在一起商討的意思。毛澤東主席說過:“我們政府的性格,你們也都摸熟了,是跟人民商量辦事的”,“可以叫它是個商量政府”。周恩來總理也說過:“新民主主義的議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決,主要在于事前的協商和反復的討論。”人民大眾的事跟人民大眾商量,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是哪階層的事與哪個階層商量,是哪個群體的事就與哪個群體商量,是哪個戰線的事就與哪個戰線商量。而且強調了政協是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幾代領導人對協商的問題看的非常重。我們的民主關鍵體現在表決之前的協商過程,協商過程就是民主過程,討論過程也是民主過程,每個環節的商量都是推行民主、落實民主,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具體表現形式。所以,政協群眾工作怎么做,重點就是解決看法問題、說法問題和想法問題,最終要達到表里如一,形成共識,擁護共產黨,擁護黨中央,擁護黨委的決策,擁護政府的施政。一要解決看法的問題。政協要把黨的政策主張,政府的主張要宣傳下去,讓廣大群眾正確看待黨委政府的決定;要把群眾的意見收集起來,綜合有哪些疑難問題,哪些地方想不通,為什么看法不一致等,在分析的基礎上,向群眾講述清楚、解釋明白,最終形成看法一致。二要解決說法的問題。對待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關鍵的是要引導好,最終形成一個口徑、一個說法。政協不要人云亦云,說泄氣話,不利于工作,不利于團結,不利于發展,要形成一致的說法、一致的意見。三要解決想法問題。人各有各的想法,但為了共同的利益,我們要形成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干事業,聚精會神謀發展。我們在西關街棚戶區改造、東城新區建設、谷竹高速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縣政協在調研中宣傳縣委縣政府的決策,在座談中與社會各界溝通思想,在化解矛盾中當好人民群眾代言人,極力消除誤解、增進理解。

 

    (四)樹立作為觀。地位與作為,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一方面,政協的地位是法定的,是其他任何組織所不可替代的。政協的地位作用,如同象棋里的“士”,足不出中宮,總在老帥左右,雖不似車、馬、炮縱橫天下,也不像兵、卒勇往直前,卻是御前侍衛,關鍵時刻便挺身而出,力挽狂瀾。說政協像士,是因為它把各民主黨派、各界人士聯合起來,緊緊團結在共產黨的周圍;是因為它與共產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忠心可嘉;是因為它高舉民主、團結兩面旗幟,忠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勛。所以,當政協人很崇高,做政協事很重要。另一方面,政協的地位又取決于自身的作為。政協的位子不是等來的,威信不是爭來的,待遇不是要來的,而是要靠我們干出來的,要以作為來體現地位、證明地位。

 

    二、正確理解“四權”,切實履職盡責

 

    (一)依章獲得知情權。知情才能參政,參政才能議政。人民政協章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對知情明政作出了明確規定。一是通過會議獲得知情權。政協全會、常委會、主席會,四家領導聯席會、政府政協聯席會、情況通報會、民意懇談會、聽證會、咨詢論證會。二是通過政協活動獲得知情權。走訪委員、視察調研、協商議政、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三是通過新媒體活動獲得知情權。四是通過交流學習獲得知情權。主要是印發學習資料、舉辦形勢報告會、情況通報會、委員培訓會、學習交流會、政協理論研討會等形式。

 

    我們竹溪政協在知情明政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學習培訓。先后組織舉辦了黨的政策理論及政協知識、法律法規知識、綠色發展理念及實用技術等6期委員培訓班,提升了政協委員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參政議政、咨政建言、獻計獻策能力。二是抓聯絡服務。堅持主席會議成員聯系政協常委、政協常委聯系界別委員、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三聯”制度,政協領導每年全面走訪一次委員,對委員反映的問題進行梳理反饋,做到委員有呼聲,政協有回應。三是抓規范管理。著重抓好學習培訓、進出程序、開展活動、考勤制度、考核考評、履職述職等管理活動,健全履職檔案,堅持每年對委員參加會議、參與活動、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情況進行一次書面通報。四是抓界別建設。在原15個界別的基礎上,增設新型創業人士界。通過界別座談會、界別委員走訪約談、界別調研視察、界別委員提案和大會發言等多種形式,表達各界群眾的參政愿望與合理訴求。五是抓網絡互動。改版了竹溪政協網,新建了“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報送系統”、“政協主席電子信箱”、“委員風采”等欄目,通過網絡平臺與委員開展信息交流,及時梳理反饋委員意見建議。在縣內媒體開辦了“精準脫貧·政協委員在行動”專題欄目,組織社會各界人士頌典型、開良方,起到了“增進共識、聚集合力、推動工作”的作用。

 

    (二)為民取得監督權。民主監督是人民政協的重要職能,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的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質是“擴大的民主”,是非權力性監督。政協開展民主監督活動,是政協服務中心、履職為民的實際行動,是踐行群眾路線、維護群眾利益的生動實踐。因此,政協開展民主監督,要把人民性放在第一位,將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心里裝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努力造福群眾。

 

    我們竹溪政協在開展民主監督工作中,堅持“以黨政需要的、社會關注的、群眾關心的”為工作重點,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幸福不幸福”為工作標準,積極探索視察監督、特邀監督、協商監督、評議監督等靈活多樣的民主監督形式,建民生之言,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一是開展民主監督察民情。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醫療衛生、創業就業、住房保障、出行暢通、食品藥品安全、縣城水源區保護、退耕還林、城鄉環境整治、殯葬改革等問題,組織開展專題視察,讓委員在一線發現問題,在現場提出建議意見,推動了群眾反映的教育均衡發展、文化“三館”建設、城鄉公交車、背街小巷硬化靚化美化等多項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二是強化提案工作重民生。縣政協以提案工作為抓手,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完善提案督辦工作機制,實行“四改”辦理提案,即由縣直部門牽頭承辦改為縣政府分管縣長領辦提案,由事后與提案人溝通辦理情況改為提案人全程參與提案辦理,由承辦單位關門辦理改為公開承諾陽光辦理,由政協主導督辦提案改為政府政協聯合督辦重點提案,極大的提高了提案辦理落實率。縣中醫院遷建、新建長安學校、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等一批事關民生的提案得到了很好辦理,深受社會各界好評。三是反映社情民意訴民怨。采取定向約談、走訪委員、視察調研、深入界別群眾、網絡互動交流等辦法,使廣大政協委員知民情、報民憂,較好的發揮了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作用。2012年以來,共向省、市政協和縣委縣政府報送社情民意信息90多條,其中“貧困山區農村中小學校撤并不能一刀切”、“山區烤煙生產應推廣以煤代柴節能新模式”、“新農村建設應注重傳統村落保護”等信息得到省、市主要領導的批示,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促進了相關工作落實。四是通過省市政協平臺傳遞民聲。注重利用省、市政協全會平臺,積極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爭取政策、贏得支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打破農民工參保區域壁壘”、“秦巴片區交通扶貧”等引起省級層面高度關注。

 

    (三)履職謀得話語權。政協話語權是憲法和政協章程賦予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的民主權利,是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綜合體現。政協話語權渠道暢通,影響力大,不可替代。

 

    我認為,要用好政協話語權,要走出“三個誤區”。一是要走出“說了也白說”的誤區。在社會上和政協內部,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政協就是說,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白說還要說”。但我們必須明白,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要真正做到“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關鍵要用好政協的話語權,這是政協最大的政治權利,也是最大的政治責任。在政協,不說話是失職,說假話是瀆職,說真話、說實話、說有用的話才是履職。二是要走出“人微言輕”的誤區。有人說,政協無職無權,說話不起作用。但我認為,話語權不在于職位、身份,而在于說話的分量,正所謂“言微人輕”。政協委員用好話語權要突出“準、深、實、精”四個字。“準”即選題要準。選題不在多而在精,不求全而求高。要做到有限范圍,凝練主題,突出重點,善于從大局出發判斷問題、選定議題。“深”即調研要深。調查研究的深度,決定著調研報告和提案的深度,決定著它們的價值和作用。要深入調查,厚積薄發,注重了解深層次的問題,通過全面透徹的分析和提煉,把問題談深刻、談透徹、談明白。“實”即內容要實。要充分占有事實材料,核準情況數據,弄清來龍去脈,真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避免只顧一點、言過其實、以偏概全和即興之作,克服單憑主觀想象來提建議和意見的做法。“精”即質量要精。要以出精品為要求,以立論為標準,以進入決策為目標,力求使每項活動都能做精、做深,使每一條建議和意見都能出彩、叫好,靠高質量的建議和意見贏得黨委政府的重視。三是要走出“說實話得罪人”的誤區。政協委員說真話要有坦蕩無私、忠誠無畏的膽魄,說有用的話要有謀略超群、睿智卓越的見識,既不能有膽無識敢而妄言,也不能有識無膽怯而不言。要有“安得廣夏千萬間、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為民情懷,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政治擔當,真正做到言為民建,策為民獻,利為民謀。這樣的話語權必然贏得人民群眾“點贊”。

 

    (四)主動贏得參與權。

 

    主動工作與被動工作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思想,可以說是兩個相對的思想。不同的思想會帶給你不同的世界,一個是充滿希望的快樂的世界,一個是充滿憂傷的悲傷的世界。

 

    政協履行職能主要體現為建言獻策、民主監督,著力點在“議”。政協工作的特點是務虛,是人找事,而不是事找人,動嘴的時候多,動手的時候少。為此,李瑞環擔任全國政協主席時,給政協工作提出了“三不”的要求:盡職不越位,幫忙不添亂,切實不表面。政協工作要由虛變實,就要主動找事做,而不是等事做。為此,我們在政協工作力促“五個轉變”,即:思想上從獻計獻策向獻計出力轉變,履職上從只說不做向謀事干事成事轉變,作風上“從邁方步走八字”向駐鄉聯企牽頭重點工程項目轉變,工作重點上從做好委員工作向全體委員做好群眾工作轉變,委員從榮譽向責任轉變,充當好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社會和諧穩定的“減壓閥”。一是主動參與中心工作。準確把握政協工作角色定位,縣政協領導主動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人人聯系重點項目,時時聚焦經濟發展,全力協助縣委縣政府做好精準扶貧、新“三萬”、竹房城鎮帶、征地拆遷、工程協調等工作。二是主動開展聯誼招商。縣政協通過召開座談會、集中走訪、牽線搭橋、推介項目、鼓勵回歸創業等方式,激勵委員以鄉情招商、以友情招商、以親情招商,引進了生物醫藥、旅游開發、酒類灌裝、光電產業、電子商務、畜牧養殖、珍稀苗木等項目落戶竹溪。三是積極參與精準扶貧。2012年以來,我們在全體委員中組織開展“1121”扶貧幫困活動,200多名委員按照“發展產業富口袋、捐資助學富后代、科技培訓富腦袋、綠滿家園富生態”的思路,著力在富民產業培育、增加就業崗位、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真幫真扶。活動開展以來,累計籌措資金物資500多萬元,幫助貧困對象解決實際問題260多件,資助困難學生70名,促使200余戶幫扶對象建立了穩定收入的產業,住上了磚木或磚混結構的小康房。十屆政協又在全體委員中組織開展“123愛心接力助脫貧”活動,即與100名留守老人兒童建立親情關系,包聯200戶貧困和殘疾家庭如期脫貧,資助300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

 

    三、堅持“八字要訣”,增強履職實效

 

    通過五年多的履職實踐,我認為做好政協工作,要圍繞“學習、創新、盡責、奉獻”這八個字做足、做細、做精文章。

 

    (一)做足學習這門功課。學習是立身之本,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學習是人的第一智慧、第一能力、第一長處,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家本領。學習不行,一事無成;學習精通,事業成功。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有了學問,好比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很多很遠的東西。沒有學問,好像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一是圍繞提升“四大能力”學。我們堅持每次召開黨組會、主席會、常委會,都安排一個學習主題,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黨章》、政協章程、政協理論及法規知識,邀請專家學者對全體政協委員進行了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專題培訓輔導,教育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切實增強“四個意識”,更加自覺地增強“四個自信”,不斷提升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系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二是圍繞更新知識結構學。知識信息時代,需要政協學的東西太多太多。黨政工作推動到哪里,我們就必須跟進到哪里,群眾訴求反映什么,我們就要關注什么。真可謂“三天不學習,協商就無力”。三是圍繞協商議題專題學。我們在開展調研、視察、提案、監督、評議前,要廣泛收集課題涉及的相關資料,專門學習議題所涵蓋的內容,熟悉掌握相關的法規政策和工作動態等,做到功課到位,準備充分。同時還要主動向群眾學,向實踐學,向行業部門學,向專家學者學。學深學透議題內容,增強協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做好創新這篇文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要適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堅持改革創新精神,推進人民政協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豐富民主形式,暢通民主渠道,有效組織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共商國是,推動實現廣泛有效的人民民主。”政協工作有創新才有閃光點,有閃光點才有知名度,有知名度才有影響力。

 

    一是在思想觀念上創新。九屆政協要著力把縣政協建成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的參謀部,縣委縣政府統籌協調的結合部,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推進的民主監督部,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建言獻策部,全體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后勤保障部。“五部”建設要義是把政協工作擺在全縣工作大格局中來謀劃,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在支持縣委各項重大決策的貫徹落實上,把履職的著力點放在協助政府各項中心工作的實施上,把服務的著重點放在關注和改善民生上,竭力做的與縣委縣政府同向同行、同心同德。

 

    二是在制度建設上創新。縣政協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先后制定了《主席會議議事規則》、《政協常委會會議議事規則》等議事規則;在全市率先制定出臺了《政協竹溪縣委員會協商民主工作規程(試行)》、《關于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的實施意見》等協商民主制度;創造性的制定了《縣政協委員管理辦法》、《政協竹溪縣委員會述職報告制度》等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了《縣政協下基層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縣政協重大決策征求公眾意見制度》等群眾工作制度。通過5年的艱辛探索和努力,形成了科學完備、務實管用的制度體系,推進了協商民主建設健康有序發展。

 

    三是在工作方法上創新。我縣政協“三真、四結合、五定、六步流程”精準辦理提案等創新作法在全省推廣;推行政協委員向常委會述職報告工作開縣級政協先河;增設新型創業人士界,經常開展走訪聯誼活動,為推動回歸創業、助力精準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在協商民主上創新。縣政協順應時代要求,著力發揮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在搭建平臺、增進共識、凝聚力量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實踐,積極拓展協商內容、創新協商載體、豐富協商形式、規范協商程序、增加協商密度,提高協商成效,形成了以全體會議為龍頭、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為重點、以界別協商和對口協商為平臺的協商議政新格局,探索推行的“三聯合、四協同、五雙向”協商新模式,成為可復制、可借鑒的工作經驗,得到省、市政協充分肯定。2015年以來,省政協先后3次邀請我縣就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工作實踐”在全省性會議上作經驗交流發言,新華社以《竹溪縣構建議政成果轉化運用“綠色通道”》為題發通稿推介了我縣的經典作法。

 

    (三)把牢盡責這一要旨。履職才能有為,盡責才能有位。我們要求全體政協委員要以飽滿的政治熱情,負責任的工作態度,昂揚的精神狀態,嚴謹的敬業精神投入到政協工作中,不能把政協當成長者機關、養老機關、玩味機關、養生機關。按照“三嚴三實”要求,堅持做到“五個堅決反對”,即堅決反對不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放松廉政要求,視政協為“避風港”的庸腐作風;堅決反對麻木不仁,甘當“公堂木偶”,視政協為“休養所”的懶政作風;堅持反對“高高在上、作風漂浮”,視政協為“貴族院”的官僚作風;堅決反對只圖委員虛名、不求為民履職,視政協為“名利場”的虛榮作風;堅決反對“無所作為、虛度年華”,視政協為“終點站”的消極作風。在履職盡責過程中,一是勇于擔當推動改革的責任,切實做到站位高遠不落伍;二是勇于擔當促進發展的責任,切實做到服務大局不偏離;三是勇于擔當履職為民的責任,切實做到守土有責不失職;四歲勇于擔當委員的主體責任,切實做到知行合一不懈怠。

 

    (四)保持奉獻這一品格。使命因擔當而光榮,履職因有為而精彩。一是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我過去主要在黨委、政府工作,到政協工作,同樣是組織上的關心和信任。進了政協門,就要當好政協人、做好政協事、說好政協話。首先要淡出決策者與指揮者的身份。如果身份不轉換,就會與政協工作格格不入,心入不了政協。不要老想過去怎么樣,應該多想現在怎么辦,自覺做到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其次要淡化權欲。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權力是為人民服務的。到政協工作后要適應政協的“軟權力”,淡化黨委、政府的“硬權力”。其三要融入政協。以“禪”的心態,把不忙不閑的工作做的有聲有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過的有滋有味。二是默默無聞工作贏得黨委政府理解和支持,甘當鋪路石、減壓閥,甘做幕后英雄。始終堅持低調做事,誠實做人,“俏也不爭春”,以實實在在的履職成效為縣委分憂、為政府解難。由此,縣委縣政府對政協工作支持力度空前,主要體現在“五個著力”,即著力加強對政協工作的考核檢查。縣委縣政府將政協工作納入全縣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體系,與全縣中心工作同安排、同檢查、同督辦;著力解決政協機關編制職數問題。縣政府召開編委會,落實政協辦公室“一正三副”、專委會“一正一副”干部職數;著力加強政協干部隊伍建設。近三年縣委遴選10名歷經多崗鍛煉的優秀干部到政協擔任辦委主任,選拔交流9名政協干部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職務;著力加強政協委員履職能力建設。在政協換屆時,對委員的提名、醞釀、協商、確定,縣委尊重政協黨組意見,按照委員結構原則提出指導意見,保證了委員隊伍結構合理、素質優化;著力解決政協工作經費。縣政府在財政預算中逐年提高政協委員工作經費和活動經費標準,將政協專門委員會工作經費、文史資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為政協履職盡責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三是不斗氣、不斗爭、不斗狠。晚清圣賢曾國藩說道:“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意思就是說,喜歡爭強好勝的人,肯定沒有什么真正比人強的本事,就算勝了別人,自然也算不上勝利。“不斗氣”就是要保持涵養心態,用平和、淡泊、知足和敬畏之心對待“名、利、位、權”,用珍惜、感恩和進取之心對事業、對組織、對群眾,始終保持心境淡定、心態平和。“不斗爭”大力弘揚政協“和合”文化,堅持講團結、重和諧、善協商、會兼容,提倡熱烈而不對立、真誠而不敷衍、尖銳而不極端的討論發言,做到講“看齊話”、不講“糊涂話”,講“統戰話”、不講“對立話”,講“包容話”、不講“偏激話”,講“界別話”、不講“私心話”,講“協商話”、不講“拍板話”。“不斗狠”,就是不與黨委政府爭權,不與職能部門“扳手腕”,不因一時一事逞強斗狠。

 

    (竹溪縣政協主席  尹熙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