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黨中央的高位引領下,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模式在信息化時代應運而生,全國各地紛紛著力打造電商平臺、挖掘產業資源、推行電商模式,形成了電子商務服務產業,為經濟多維發展創造了條件。遠安是湖北省鄂西北的山區小縣,該縣近幾年電子商務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轉變,已經初具一定規模。據統計,2016年年底該縣電商主體達358家,其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企業2家,年銷售額150萬元以上8家,網絡交易額已突破2.9億元。數據可觀,效益喜人,但其中的快速發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通過認真總結,深入分析,發現其存在的不足和建議也可延伸至全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F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
農村電子商務同眾多縣市區一樣,正在發展壯大階段,還有許多問題和困難需要破解。
(一)電商人才匱乏。電商發展人才先行,極度缺乏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店鋪運營、圖片拍攝與制作、產品設計包裝等有一定技術性要求專業第三方服務企業和人才。
(二)電商意識缺乏。企業現在仍受傳統思維觀念影響,大部分尚處于淺層“觸網”階段,不了解電子商務發展情況,不懂如何運用電子商務,并且大部分返鄉農村青年不了解我縣農村電商發展實際情況,使得發展電子商務動力不足。
(三)產品品質不高。大部分初級農產品仍以分散的小農生產為主,難以建立起涵蓋生產過程、質量檢驗、清理篩選、分級包裝等環節的一整套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直接導致產品整體品質、品相低下,并且缺乏包裝和宣傳,致使產品沒有優勢及競爭力。
(四)貨源不夠穩定。受限于農產品的季節性,且電商供應鏈各環節的互動聯合與分工協作機制尚未形成,線上與線下的融合還存在很多障礙。產地又缺乏專業化的組貨供應者和服務團隊給予充分支撐,直接導致可供線上銷售的農產品的貨源極其不穩。
(五)物流覆蓋不全。由于地處山區,地域廣袤但人口分散,四通一達等民營物流快遞考慮到成本和效益的壓力,只能覆蓋到鄉鎮集鎮,雖然協調了部門線路,但是目前只有20%的村居可以到村達戶,村民收寄包裹存在障礙,限制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二、工作建議
(一)加強電子商務人才培訓。以電子商務產業園為中心,充分整合人社、農業、扶貧、供銷、教育等各部門培訓資金,實施農村電商人才培訓計劃,針對傳統企業、創業青年、政府單位等開展電商知識普及、技能培訓、職業教育等多層面的電子商務培訓,逐步形成以農村為重點的、多層次的、實戰性的電子商務培訓體系,并制定電商學員跟蹤培養計劃,確保培訓效果。
(二)完善農村電商服務站體系。以縣、鄉、村三級為依托,以公共服務、物流配送、人才培訓為基本功能,借鑒枝江經驗,開展與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的深度合作,構建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將建設一個縣級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鄉鎮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村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服務站點的選址要充分利用好鎮(鄉)、村的公共場所,整合郵樂購、供銷E家的農村電商服務站網點,采取招募“合伙人”方式進行建設,重點加強與當地農村合作社、農業種養大戶、大學生村官、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等人群合作,制定服務內容和服務標準,建設和完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
(三)建設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由第三方企業建立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為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交易主體(企業、個人等)提供電子商務服務,實現電子商務產業園由初級的網商聚集、服務聚合定位向創新整合、塑造生態定位的演變升級,推動電子商務產業要素資源集聚,制定電商人才培訓專項計劃,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與傳統工業企業、不同類型電子商務企業質檢、線上與線下的相互融合和發展。
(四)大力培育電商主體。采用“培訓+孵化+培育”模式,支持和鼓勵社會青年、大學生、家庭農場和產業帶頭人開店創業,同時還積極推動傳統企業向電子商務轉型發展,引進培育電子商務企業,積極探索與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合作。
(五)推進農產品“三化”打造精品。依托豐富的農特產品資源,將這些資源優勢轉變成縣域農村電商中的精品網貨,并逐漸打造本地化品牌。一是產品商品化,對主要初級農產品制定統一質量標準,在確保質量和標準化的基礎上向商品化轉變;二是商品網貨化,根據本地的農產品商品的實際情況,選定網絡適銷品種,生產為有品質、包裝、運輸等標準的網絡消費者受歡迎的網貨;三是網貨品牌化,將本地農產品的各種屬性充分融合、深化,做好差異化定位和創意性宣傳,讓地方特色產品在消費者中具備一定知名度,打造本地化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
(六)完善農村物流體系。結合本地鄉村交通路網覆蓋情況,支持第三方物流(快遞)企業在縣城、鄉鎮、村居建設物流倉儲中心、分撥中心和配送中心,建成到村達戶的城鄉一體綜合配送體系,解決農村物流(快遞)最后一公里難題。
(七)加大宣傳營造電商氛圍。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普及電子商務知識,宣傳農村電子商務政策法規,推廣網商發展成功經驗,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支持農村電商企業開展業務活動和電子商務知識、法規宣傳,營造濃厚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氛圍。
(八)實施農村電商三大工程。一是精準扶貧工程。根據貧困戶產業臺帳,詳細了解貧困戶人口及家庭產業情況,在站點建設、人才培訓、自主創業、電商就業上優先安排,對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手工藝品優先優價收購,實現貧困戶的增收致富。二是百村萬店工程。動員農村合作社、農業種養大戶、大學生村官、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等人群積極在淘寶、天貓等開設網店銷售農產品,形成大眾參與的濃厚農村電商氛圍,達到“一村百店、百村萬店”計劃,積極創建特色淘寶村。三是示范引領工程。通過電商培訓、篩選,每村選取1名電商從業者重點培養為農村電商帶頭人;探索新型營銷模式,每個鎮打造1個精品品牌;通過定點幫扶,培育數家年銷售額過千萬的電商骨干龍頭企業。
(遠安縣政協 江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