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抓好以“降”和“補”為重點的五大任務。
連續兩年大手筆降成本后,2018年如何進一步為企業減負?補短板,如何再發力?1月26日,代表委員們展開熱議。
補短板,要補緊要處———
喜新不厭舊,傳統新興兩手抓
補短板迫在眉睫。
補傳統產業不高的“短板”。列席會議的省經信委主任王祺揚說,要大力推進“萬企萬億技改工程”,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發展,培育信息光電子、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補自主創新不強的“短板”。省政協委員、中國葛洲壩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聶凱說,只要創新,就要突破原來的條條框框、政策以及觀念。因此,需要企業家有擔當,希望政府多支持企業家創新。
補新興產業不多的“短板”。省政協委員、中國中鐵大橋院黨委書記田道明建議,生產性服務業在各國都已成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武漢的橋梁設計、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特色鮮明,在全國實力較強,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不僅能支撐實體經濟健康發展,還能創造經濟增長的新動能。省人大代表、鐘祥市市長郭志泉說,2018年將聚焦一號工程,聚焦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數控機床、精細化工、長壽食品加工和文化旅游業。
補縣域經濟發展不快的“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表現在區域經濟。”省人大代表、武漢市發改委主任許甫林說,武漢一城獨大,要加大對全省的輻射,特別是通過飛地經濟等形式,帶動兄弟市州發展。省人大代表、宜都市科技局局長楊寧建議,加強對縣域經濟創新驅動發展扶持力度,鼓勵高校院所到縣市企業與企業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更大力度支持科研人員、教授到縣市企業服務。
補民生保障不夠的“短板”。“在公共服務、城鄉醫療保險、困難群體救助、環境治理、衛生教育等領域,加緊補。”許甫林說。省人大代表、石首市調關鎮伯牙口村黨支部書記付家耀建議,加大對農村生活垃圾清運和生活污水處理的投入,探索建立長效機制。
降成本,要招招打實———
減負強筋骨,政府企業同發力
省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鄧宏兵指出,對企業來講,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著綜合成本上升,主要集中在“兩價”(原材料進價、資源環境代價),“三金”(薪金、租金、土地出讓金),“四率”(利率、匯率、稅率、費率)。這是一個普遍問題,導致實體經濟壓力巨大。
降成本,政府有實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全面落實涉及收費“一張清單”。
許甫林介紹,今年武漢市計劃在稅費、用能、用工、物流、融資、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繼續降成本。僅繼續擴大營改增試點這一項,就能為企業降低成本200億元以上。
省人大代表、小池濱江新區管委會主任楊立峰建議,建立鄂贛省級政府秘書長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小池跨江合作。
降成本,企業有期盼。
省人大代表、中鋁華中銅業公司首席工程師沈韶峰希望,能協調爭取上海期貨交易所在黃石直接設立銅指定交割倉庫,降低企業成本。
期待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民革湖北省委員會建議,金融機構參與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程度不一。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需要金融機構支持,金融機構要認可土地經營權交易鑒證書或土地經營權證的抵押屬性。從目前看,有的地區金融機構已參與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但有的地區尚未破局,有的地區僅開始了試點工作,無論是參與的金融機構數量還是提供的貸款額度都較少,對解決新型經營主體資金難題的幫助不大。
他們建議,支持金融機構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問題。建立健全農村資源資產評估機制,聘請有資質的專家組建第三方農村產權價值評估機構,探索建立農村產權價值評估體系。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設立財政風險補償基金規模,提高風險補償標準,消除金融機構后顧之憂。支持各地出臺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貼息政策,根據財政規模設立貼息額度,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
企業加大內部挖潛——“政府從外部降低企業成本,企業從內部挖潛增效。”省人大代表、駱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長來建議。他說,駱駝集團大量采用機器人、智能物流設備等自動化設備系統,提高生產效率。為推動智能制造,企業不斷投入巨資,希望各級政府能給予智能制造相關的政策及資金支持。比如,增設“企業創新獎”,加大對企業金融支持,建立完善企業信用體系,降低固定資產抵押比。“政府優化市場環境,但降低成本歸根結底還是市場說了算。”鄧宏兵建議,企業不要簡單關注絕對成本,而要關注比較成本和效益的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