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今年上半年,我們見證了太多意想不到的“歷史”,新冠疫情肆虐,美國瘋狂甩鍋中國,國際秩序在短時間內發生較大變化,很多現象令人警醒。這或許正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個縮影。
處在變局之中的我們,如何保持頭腦清醒,在表象亂象中摸清規律和本質,把握整體和世界發展全局?《百年大變局》一書,給我們提供了思路和線索。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有了一些粗淺的體會,借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
一、何謂“百年大變局”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其實,早在晚清末年,李鴻章就有類似的說法,即“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如果說,李鴻章所說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意在揭示亡國滅種的危機和憂患。那么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百年大變局”?
(一)“百年”有什么內涵
概括起來,對“百年”大致有以下幾種理解。第一種,是指20世紀的百年和21世紀的百年。第二種,是指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本世紀中葉的百年,即1945年到2050年左右。第三種,是指本世紀的一百年。第四種,是指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2021年黨成立的一百年。還有一種,“百年”是時間上的泛指,不是某個具體時間,從百年直至數百年。
對于“百年”的理解,還是要從習近平總書記的歷次論述來分析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闡述的百年,立足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坐標。從這一點來看,“百年”指的更應該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時間。它有著豐富的內涵,也就是中國從積貧積弱到今天重新走進世界舞臺中央,直到未來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數百年。
(二)“大變局”變在哪里
本書梳理了百年大變局中世界形勢變化的具體表現,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大國力量的轉移。一些老牌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逐漸衰退,非西方大國的群體崛起。尤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經濟優勢減弱。與此同時中國快速崛起,大國力量東升西降的趨勢日益顯現。二是區域格局的改變。隨著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群體崛起,尤其是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異軍突起,東西方的平衡局面前所未有地出現。多項數據預測,2030年全球經濟將重新回歸亞洲。三是國際秩序的重塑。原有的國際秩序表現出衰弱甚至瓦解的跡象。WTO是二戰后國際秩序中最重要的多邊貿易體制安排,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美國不斷“退群”,歐盟深陷分裂危機。而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帶一路”計劃,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則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四是政治文化的流變。長期以來,以美國為旗手的西方國家,通過強權將自由市場規則強加在弱者身上,并形成了作為政治正確多元文化。但隨著國內矛盾的激增和綜合國力的衰退,美歐從全球化的倡導者突然轉而采取某些政策設置壁壘。同時,民粹主義在西方國家大行其道,其根源是西方民主國家體制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這勢必給激蕩的世界局勢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二、保持戰略定力,于變局中尋新機
“大變局”中各種各種紛繁的變化是外在表象,其核心是世界格局中出現的權力轉移,是世界力量對比重大變化而引發的國際秩序調整。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不斷提升綜合實力,為中國崛起搶抓機遇。
(一)保持競爭優勢
一是制度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中國幾十年的穩定發展。中西對比,特別是中美對比,不難發現,中國是一屆接著一屆干,西方往往是一屆對著一屆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我們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
二是經濟優勢。進入新常態,雖然中國經濟兩位數的增長時代已經結束,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我們還將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保持較長時間的經濟增長。
三是科技產業優勢。我們的制造業體系完整、規模很大,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也比較強,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智能制造等前沿領域不斷突破,新產品迭代周期不斷縮短。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將為復雜變局中的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二)注重底線思維
百年大變局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性機遇,但“?!焙汀皺C”總是相伴而來。因此,對這兩方面都要有清醒的認識,這樣才可能化危為機、危中尋機。
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1998年中國才擺脫低收入國家身份。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中國才開始關注中等收入問題,將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列為戰略目標。目前,中國中產階級人數已達3.85億人,位列全球第一,同時有6億人平均每月的收入只有1000元。從人均收入來看,我們和世界老牌強國還有不小的差距。而美國,在當前和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還很大。因此,要增強憂患意識,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深刻認識變局中存在的錯綜復雜的具體問題,注重“守底”“保底”,力爭在世界格局加快演變的歷史進程中不出現重大風險。
我們既需要實事求是地分析復雜變局的態勢,又需要“以不變應萬變”的戰略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在不斷增強自身硬實力的同時,逐步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積極主動創造戰略機遇,努力提升戰略能力,爭取長期良性發展的戰略時間和空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在國際秩序的發展完善進程中彰顯中國的責任、價值和道義。
三、在大變局中貢獻政協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與國只要平等相待、互諒互讓,就沒有通過協商解決不了的問題。這種通過協商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的理念,與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有著天然相似性。實際上,人民政協在對外交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
(一)向世界介紹政協
我們要壯大知華友華力量,就要請世界各國更多了解中國,也包括了解政協和政協制度。可以探索采取政協開放日等適當形式,請外國使節進政協、看政協、知政協。全國政協就做了這方面的工作。比如,去年7月,全國政協舉辦了“亞洲國家駐華使節進政協”活動,通過宣介、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向各國使節介紹政協性質、職能,加深各國對政協和政協制度的了解。
(二)加強交流互鑒,促進合作發展
沖突和戰爭往往肇始于誤解與偏見,而發展和繁榮則受益于交流與互鑒??梢越M織有著類似作用的有關國家機構和組織開展交流活動,促進相互了解,凝聚發展共識。比如,去年9月,全國政協舉辦了以“凝心聚力增進共識”為主題的中國、朝鮮、越南、老撾統一戰線組織專題研討會。這是中國、朝鮮、越南、老撾四國統一戰線組織首次齊聚一堂。研討會取得豐碩的成果,四國在交流中產生了深刻的共鳴。
“大變局”是21世紀的主調。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和百年之前積貧積弱的中國不同,當今中國是世界大變局的核心要素,正努力推動現行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的調整與改革。在各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今天,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緊密聯系,各國都是全球合作鏈條中的一環,形成日益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面對變局,我們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中國崛起不會自動到來,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在外部阻擾和困難挑戰面前,我們要保持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樹立全球視野,具備戰略眼光,努力在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省政協辦公廳人事處 鄧小亮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