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一筆筆整齊放在黃色信封里的愛心助學金被發放至22名大學新生手中,讓一雙雙渴望的眼睛充滿了堅毅與希望。
鄭軼博是一名大一新生,來自紅安縣七里坪鎮鄭必高村。拿到助學金的他,心頭涌起滿滿的感激。
◆情系學子,圓夢正當時
今年是紅安縣政協委員愛心互助協會開展“愛在金秋·筑夢啟航”活動的第十二年。12年來,130多萬元的愛心資金,滋養了382名困難家庭學生,助圓了學子心中的大學夢。
“縣政協委員愛心互助協會向我們這群困難家庭投遞了關注的目光,伸出援助之手,讓我們在奔向大學、奔赴夢想的路上減壓前行。”去年該縣城關鎮中徐家村的學生趙揚羽,在收到助學金后,激動而又堅定地說道。
據介紹,趙揚羽出生在農村家庭,家中還有一個妹妹。困難的家庭條件難以負擔他和妹妹的上學費用。在該縣政協委員愛心互助協會的幫助下,如今趙揚羽已在吉林大學測繪工程系就讀。
◆規范管理,為愛護航
設立助學金,管好用好是關鍵。
紅安縣政協委員愛心互助協會成立之初,就制定通過了《愛心互助協會章程》《資金管理辦法》《助學活動實施方案》等管理辦法,確保助學活動規范有序開展。
“自7月份起,我們工作組就開始進村入戶,摸查、甄別、核實相關信息,并與民政、教育等部門聯合審核把關,最終確定了22名大學新生為資助對象,并為每名學生發放了3000元的助學金。”該縣政協委員愛心互助協會秘書長萬文中介紹道。
十二年間,紅安縣政協堅持每年召開主席會議專題討論愛心助學指標名額、捐贈額度、基本原則、申報程序、考察流程等內容,并成立由副主席為組長的專門工作組,負責愛心助學具體事務,讓助學活動更精準、更扎實。
◆愛心傳遞,不止步
“今天,我們從愛中汲取了力量;明天,我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向他人伸出友愛之手。無論我們將來身處何處,擔當什么角色,這份愛必將薪火相傳!”鄭軼博篤定的話語引起了在場學子的強烈共鳴,也激起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十二年的“協”手助學路,紅安縣歷屆政協委員齊心協力,接力愛心,真情資助,讓助學的范圍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紅安縣政協主席張鳳珍表示,希望通過愛心協會的力量,“協”手更多的社會人士,共同關愛學子、關注教育、關心弱勢群體,讓愛心接力相傳,成為紅安縣政協工作的一張亮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