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市縣政協 >工作交流

努力提升履職能力  爭做有為政協委員

2017-08-14 15:58:18  
字體大小:【

 
    通山縣政協十屆委員220人,其中,新任委員146人、占66.37%。在五年任期內,委員們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和新的要求,要緊緊圍繞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加強學習引領,提升履職能力,為通山經濟社會發展建諍言、出實策,爭做有為政協委員。
 
    一、加強學習,為爭做有為委員奠基礎
 

    一是要通過學習把握“上情”。政治理論、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是政協委員履職的重要依據和思想武器。每一位政協委員,要通過集中培訓、個人自學、專題講座、情況通報等形式和途徑,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國夢等經典理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省、市重要文件和會議精神,深刻領會縣第十四次黨代會和縣委三級干部會精神,正確認識和把握國情和省情、市情、縣情,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核心意識,確保在思想和行動上與黨中央和省、市、縣委同心同向、同頻共振。

 

    二是要通過學習吃透“內情”。政協委員作為政協組織履職的主體,要認真學習《政協章程》及人民政協的基本理論,深入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和省、市、縣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準確把握政協工作的性質、定位和特點、規律;注重從各種新聞媒體、報紙雜志、網絡網站中了解政協工作動態、履職經驗作法等,做一個不偏不離的在行委員。

 

    三是要通過學習摸清“下情”。政協委員是各界群眾的忠實“代言人”,要多到村組、學校、企業等基層一線,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多同群眾座談交流,向人民群眾學習,甘當群眾的“小學生”,更多地了解真實情況。同時,要認真總結基層經驗作法,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樣,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才能得到決策層的重視和落實。

 

    二、深化認識,為爭做有為委員增動力

 

    一是要提高認識,增強使命感。縣政協委員是從全縣47萬人中,經過基層推薦、組織考察、紀檢監察等部門審核把關、政協常委會會議協商通過等程序產生,來自于各條戰線、各個崗位、各個界別的代表人物和精英人士。因此,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既要有光榮感、自豪感,更應有緊迫感、使命感。政協委員不能“只掛名,不議政”,不能“開會舉手,講話拍手,散會就走”,要樹立強烈的主體意識,,真心熱愛政協工作,真情投入履職實踐,以推進經濟社會和政協事業的發展為己任,真正把人民政協作為展現才智、回報社會、服務人民的大舞臺。

 

    二是要提高認識,增強大局觀。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政協委員作為政協組織的組成“細胞”和履職“主角”, 不僅要代表自己所在單位、行業、界別以及身邊群眾的局部利益,更要代言全縣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和根本利益。因此,政協委員要立足本職、胸懷全局、兼善天下,站在著眼長遠、總攬全局的高度,能夠從局部以點帶面、一葉知秋看到整體,自覺做到時刻關注、認真研究和準確把握大局。把政協工作放到國際國內的大背景中去思考,放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局中去把握;把履職重點放在對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把握上,放在事關全縣社會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問題的思考上,放在縣委、政府關注的大事、難事對策的研究上;摒棄夾雜個人“私心”的權利應用,提出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全局性的建議。

 

    三是要提高認識,增強責任心。當一名政協委員是黨的信任、界別的委托和群眾的期待,不僅是榮譽,更是一份重大責任。因此,政協委員要善于知責、敢于擔責。要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守住做人、處事、交友的底線;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在本職崗位上努力進取、奮發工作,發揮好知識優勢、專業優勢和職能優勢,在行業和領域內當好骨干、做好表率,不負各界群眾代表的美譽。同時,更要增強做好政協工作的責任感、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圖虛名、不謀虛位,不負重托、不辱使命,主動謀事、積極干事、努力成事,自己帶頭、帶動各界、引領社會,促進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群眾。

 

    三、提升能力,為爭做有為委員添能量

 

    一是要提高調查研究的能力。調查研究是政協履行職能的基本功。一是要精準選題。立足本地實際,把著力點放在對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研判上,放在對改革發展穩定深層次矛盾的分析上,放在黨政關心、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上,開展富有政協特色的調查研究。二是要沉下身子。多深入改革發展最前沿、城市農村最基層、矛盾問題最集中的地方,摒棄下鄉不進村、進村不入戶、入戶不見人的調研方式,下深水抓活魚,沉下去摸實情,盡可能更多了解社會各階層、各利益群體的意見訴求。三是要務求實效。在掌握大量真實材料的基礎上,通過認真分析論證,真正找到問題的核心和關鍵,提出具有針對性、前瞻性、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做到“言在點子上,謀在關鍵處”。 

 

    二是要提高建言獻策的能力。一是說準話。努力同黨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緊扣全面深化改革、經濟社會發展、民生工程實施等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做到用大局意識觀察問題、用辯證觀點分析問題、用創新思維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使建言獻策更加精準、到位。二是說“民”話。積極關注生態環境、旅游發展、精準扶貧、飲水安全等一系列民生問題,甘做老百姓的“傳音筒”,通過社情民意信息、提案等形式及時反映群眾的愿望呼聲。三是說真話。堅持實事求是,敢于觸及社會熱點、矛盾焦點、問題難點,敢于站在維護黨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立場上“仗義直言”,講問題切中要害,提建議立足大局。尤其要發揮好民主監督職能作用,對影響當地發展環境的人和事敢說“不”,為創優發展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三是要提高聯系群眾的能力。政協委員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團結各界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一是樹立群眾觀念。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人民群眾當作政協工作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工作之師。二是堅持群眾路線。充分發揮自身與界別群眾身份相近、利益相連、感情相通,既下接地氣,又上接天線,一方面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要決策部署,把黨的主張變成社會各界的共識,一方面深入了解群眾期盼、匯集輿情民意,使有識之士的真知灼見變成黨政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民意資源。三是密切聯系群眾。既要加強與本界別群眾聯系,多聯絡感情,多交流思想,為彰顯政協界別優勢發揮重要作用,還要注重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之間的交流溝通、協調配合。

 

    四、勤奮作為,為爭做有為委員建業績

 

    一是要在參政議政中勤奮作為。縣政協委員要緊緊圍繞縣委中心工作,積極知情明政、建言獻策、主動參與。在縣政協全體會議期間,要圍繞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分組討論、委員提案、專題座談等形式,集中建言獻策。通過縣政協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會議、情況通報會等履職平臺,聽取審議全縣經濟運行情況、“十件民生實事”落實情況、“一局兩院”及縣直有關部門工作情況,并積極提出合理建議意見。選擇基礎設施建設、義務教育發展、農業產業化等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調研,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和社情民意等形式,幫助協調、反映、解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用對、用好政協“話語權”。聚焦“城鄉統籌、扶貧攻堅、生態文明、創新驅動、黨建提升”等全縣重點工作開展議政建言活動,為縣委、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有益決策參考。全體委員要廣泛開展“提一件高質量的提案、反映一條有價值社情民意、參加一次調研視察活動、撰寫一篇調研報告、為群眾辦一件實事好事”為內容的“五個一”活動,有效地提高自身參政議政的意識和水平。

 

    二是要在服務發展中勤奮作為。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政協委員要發揮“智囊團”、“人才庫”、“社會精英”的優勢,在優化發展環境、產業轉型升級、深化改革創新等方面,開展協商議政、出謀劃策;在參與綠滿通山、美麗鄉村、生態旅游、智慧城市等建設中建功立業;在招商引資工作中發揮宣傳推介、建言獻策、牽線搭橋的作用,力爭引進一批項目落戶通山;在生態環境保護、城鄉衛生環境整治上積極宣傳、踴躍建言、主動參與,共同營造山清水秀、干凈衛生的人居環境;在開展送醫送藥下鄉、捐資助學、扶貧濟困、公益事業等便民惠民活動中,主動作為,為民解憂解難;發揮在本職工作中示范引領作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通山換道超越發展匯聚正能量。

 

    三是要在民主監督中勤奮作為。規范全縣政協組織民主監督活動,做到開展監督有計劃、有課題、有載體、有成效。全縣廣大政協委員要把視察作為民主監督的重要途徑,圍繞重大改革舉措、重要部署貫徹執行情況等開展監督活動,并提出意見建議,幫助反映和協調解決有關問題;踴躍參加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種評議會、測評會、座談會、聽證會、電視問政和公眾開放日等活動,積極擔任縣直有關部門陪審員、監督員、督查專員和評議員等,有效參與對全縣民主推薦、公正執法、依法行政、效能建設、糾風治亂等方面的民主監督。

 

    四是要在和諧社會中勤奮作為。縣政協委員要堅持把發揚民主、增進團結、協調關系、化解矛盾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著力點,主動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宣傳政策、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工作,努力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的和諧發展;要進一步發揮界別聯系群眾和代表群眾的作用,強化民意表達功能,為社會公平正義獻計出力。

 

    (通山縣政協主席  張遠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