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藍天。
霧霾發生時,武漢市沙湖對面的建筑僅隱約可見。
街頭,霧霾天戴口罩出行的一對母子。
近日,霧霾持續籠罩荊楚。
霧霾,避不開、繞不開的嚴峻課題。霧霾,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實施藍天工程,構建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高度重視城市霧霾問題,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能力建設,強化大氣重點污染源控制源整治,加大對重點污染排放企業的監控,確保達標排放?!蓖鯂¢L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段話,擲地有聲。
如何打贏“霧霾阻擊戰”?
我們的行動計劃
1月6日,省長王國生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持續改善湖北省空氣環境質量工作,審議并原則通過《湖北省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意見》。
內含100多項治理舉措、致力于5年內消除霧霾天的“漢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有望于近期公布實施?!叭「骷壵跋嚓P部門應從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入手,制定長期性、戰略性的防治方案,盡快完善空氣污染防治相關的法律法規”,省民盟郭雙喜委員說,民盟湖北省委在集體提案《做好我省霧霾天氣治理的十條建議》中提出,從宏觀的角度立法,將推動各方沿著市場化方向進行調整,不再單純依靠行政命令,而是將更多從改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角度去看大氣污染問題。
省致公黨龍炳煌委員說,致公黨湖北省委集體提案《關于我省防控PM2.5的建議》提出,“相關部門要推動PM2.5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的規范化和制度化進程,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制定完善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流程,建立預警機制,將PM2.5治理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P>
技術治霾潛力大
2013年以來,我省開始進入霧霾高發期。以全省霧霾“重災區”武漢市為例,2014年1月前17天,武漢城區空氣質量有12天時間處于重度污染,2天中度污染,3天輕度污染。
代表、委員們表示,霧霾阻擊戰,我省在污染減排、機動車污染防治和揚塵控制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省民建張亮委員說,省民建在集體提案《我省霧霾天氣防治對策》中指出,雖然國家下發國IV排放標準,但我省大部分地區仍沿用國III排放標準,尾氣達標率不到80%。僅武漢市,機動車數量超過130萬,不達標的汽車尾氣,是城市重要污染源之一。另外,工業廢氣排放量大,部分地區特別是武漢市大量工地施工引發揚塵。“應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加強汽車尾氣污染和工業廢氣污染控制,大力扶持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
文化藝術界黎虹委員認為,和其他污染源相比,燃油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見效快、易于規?;\用,加強對燃油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應當作為當前治標的首選,建議強力推進成品汽油從國三標準向國四標準的置換工作。“在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尚不具備大調整條件的前提下,運用技術手段控制大氣污染是必然的選擇。建議對現有環保技術的運用狀況進行調查和評估,對成熟有效的如煙氣脫硝技術大力推廣。同時,加大環保執法力度,采取多種手段鼓勵先進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加強建筑工地、建筑垃圾的管理?!薄爸卫盱F霾不能靠簡單的‘堵’,而要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省人大代表、武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牛琳霞說,“以控制汽車尾氣為例,就應該用提高油品質量取代‘簡單粗暴’的限購,同時也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呼吁低碳節能出行。”
郭雙喜說,應加快出臺火力發電、煉焦建材等燃煤設施污染物排放新標準,進一步嚴格污染物排放限值,并大力發展新能源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積極推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
綜合防控,不寄望“斬立決”
部分代表、委員認為,空氣污染問題頻發,很大程度上緣于違法成本和風險過低。一方面,現行大氣污染法主要針對二氧化硫為主的煤煙型污染,缺乏對PM2.5、臭氧等方面污染的治理,且處罰力度偏小。另一方面,在地方利益干擾下,一些高耗能、重污染的企業被堂而皇之地招商引資進來,環評硬門檻往往化為軟指標。
龍炳煌說,要徹底改變空氣質量,需嚴格把關,從源頭抓起,對于排放不達標的企業依法予以停業整改,繼續推行“區域限批”制度和行業準入制度,嚴把新建項目準入關,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在污染嚴重地區考慮行業/企業不能準入的同時,實施更嚴格的行業/企業退出機制。對市區實施機動車尾氣環保標志管理制度,尾氣檢測不合格機動車禁止上路行駛,尾氣不達標機動車不允許延長報廢期。市區內從事散裝貨物運輸的車輛一律實行密閉運輸,要求出入工地車輛及時進行車身清洗?!氨仨毺岣攮h境準入門檻,對新建項目嚴格把關,并在重點區域實施更加嚴格的排放限值,禁止新建、擴建除熱電聯產以外的燃煤電廠、鋼鐵廠、水泥廠。加快出臺火力發電、煉焦、建材等燃煤設施污染物排放新標準,進一步嚴格污染物排放限值?!惫p喜說,“要加大對污染違法的處罰力度,查處和打擊違規違法的行為,增加企業污染違法的成本?!?/P>
采訪中,也有部分代表、委員指出,西方國家工業化過程中,曾遭遇同樣的難題,付出了長期的、高昂的治污成本。污染并非一日形成,因此治污也非一日之功。我們既要立足當下,強力治污,也要考慮其長期性、艱巨性,不要指望一項措施就能將霧霾“斬立決”。要從政治、社會、經濟、法制等多個層面“開方子”、“下猛藥”,展開綜合治理,還老百姓藍天白云。
他山之石
英國
【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英國政府反思空氣污染苦果,催生世界首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臺。1956年起施行的這一法案規定,城鎮使用無煙燃料,推廣電和天然氣,冬季采取集中供暖,發電廠和重工業設施遷至郊外等。1974年的《控制公害法》囊括了從空氣到土地和水域的保護條款,添加了控制噪音的條款。
美國
【清潔空氣法】美國的《清潔空氣法》1970年出臺,經過一個世紀反復修改而成。最近的一次修訂中,要求所有進入一氧化碳“未達標區”的機動車必須使用氧化劑汽油。僅此一項,美國環保署預測,到2020年,《清潔空氣法》將防止23萬多人因心臟疾病、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過早死亡。
德國
【環保區域】德國超過40個城市設立了環保區域,只允許符合環保標準的車輛駛入。2007年,德國立法補貼安裝微粒過濾裝置的柴油發動機汽車,并對未安裝過濾裝置的車輛征收附加費。
日本
【樓頂綠化】城市綠化是日本治理污染的重要措施。東京規定,新建大樓必須有綠地,必須搞樓頂綠化。(轉自《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