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孝南區政協副秘書長 張國勝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重要論述,是對新時期政協事業發展提出的重要論斷,鮮明地確立了政協協商服務全局的根本指向,是對人民政協和政協委員提出的新要求,是推動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懂政協,就是要準確把握性質定位
“懂政協”是前提,屬于態度問題,要把政協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弄明白。準確把握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以此為綱,“一引其綱,萬目皆張”。
“政協是干什么的?政協有用嗎?”這句話,人們問的很多。政協到底是干什么的?真的有用嗎?要回答這個問題,說復雜,也不復雜,說簡單,也很簡單。復雜地說, 人民政協的性質是指人民政協固有的規定性和基本屬性,它由我國國體、政體及其組織宗旨所決定,由國家憲法和政協章程來規定。從目前我國的政治體制來看,黨委是領導核心,人大是權力機構,政府是執行機構,政協是個政治組織。憲法、中央文件和政協章程都明確規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發揚民主、參與國是、團結合作的重要平臺,是適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協是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組織,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大創造,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抗日戰爭、再到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這么一個發展過程,都充分論證了人民政協這一民主形式的屬性。團結和民主是政協的兩大主題,政協肩負著重要的團結統戰使命,要在溝通思想、增進共識、協調關系、凝心聚力上下工夫。
綜上所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人民政協是個重要機構,植根于中國歷史文化,產生于中國人民革命的偉大斗爭,發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輝實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是我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
會協商,就是要彰顯民主增進共識
“會協商”是能力,要彰顯民主品格,善于商量問題,踐行共同的價值觀。不斷彰顯民主增進共識,以此為魂,匯聚強大的正能量。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和政協章程規定,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人民政協三項職能是由其性質和地位決定的,是人民政協存在和發展的重要依據,是政協工作的基本內容和主要任務,也是發揮政協作用的基本途徑。政治協商的主要內容包括:事關本地區全局的大政方針;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決策和重要部署;政府工作報告;財政預、決算和預算調整;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有關民生問題;重要的地方性法規;本級黨委提出的同級領導班子成員人選;本地區行政區劃的重大變動;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新的重大政策和舉措;重大決策的調整變更;有關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問題;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以及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認為有必要提交政協協商的其他重大事項。政治協商一般以會議的形式進行,包括政協全體會議、常務委員會會議、主席會議、各專門委員會會議、專題協商會議等等。民主監督,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民主監督的主要內容有:貫徹實施憲法、法律法規和重要方針政策的情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行職責、遵守法紀、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況;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貫徹執行情況;重點工程建設的實施情況;政協建議案和委員提案的辦理情況;參加政協的各單位和個人遵守政協章程和執行政協決議的情況;其他需要監督的重要問題。民主監督的形式包括政協有關會議、建議案、提案、委員視察督查、特邀監督員明查暗訪、重要建議專報、民主評議、批評舉報等等。參政議政,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建議。參政議政的內容和形式除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規定的之外,還包括選擇人民群眾關心、黨政部門重視、政協有條件做的課題,組織調查研究,積極主動地向黨政領導機關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通過調研報告、提案、評議、建議案、政協信息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委員專長和作用,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竭智盡力等等。
政協委員共同的價值觀,在植根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充分體現政協的特點,包括: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圍繞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大政方針、重要決策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作用,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服務;為貫徹“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做出新貢獻,等等。政協委員講問題、提建議、談意見、作批評,自覺踐行和弘揚共同的價值觀,就能做正確的事情。
雖然黨的文件規定,在政協進行政治協商是黨政科學、民主決策的必要環節,必須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協商于決策之中,但是長期以來在政協開展政治協商具有一定隨意性,各級各地不同程度存在協商內容不規范、協商形式不完善、協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所以社會上較多存在政協是自拉自唱的認識。事實上并非如此,一年一度的全國政協全體會議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不僅出席開、閉幕會,而且要深入委員小組與委員共商國是,并通過政協小組會議或聯組討論會議平臺發表重大意見和重要主張,中央、國務院各部門以及“兩高”負責同志都要列席相關會議;政協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會,中央或國務院會委派負責相關工作的領導同志出席開幕會、作報告、聽取委員意見,2014年還開辟了與常委互動先河;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時,相關部委也十分踴躍地參加會議并與委員互動,乃至交鋒。今年,湖北省政協開辟了“月度協商座談會”。地市也開辟了“雙月協商會”、我區多年來堅持“季度議政性協商會”,等等。更重要的是:政協本身就是由界別組成的,政協委員即是各界別的代表人士,政協委員之間進行的討論、協商、交流,本身就是界別之間的溝通、互動、碰撞,能夠起到增進了解、增進共識、增加政治合力、減少工作阻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即便是無黨政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政協會議本身也不是自拉自唱,而是自有其重要意義。
善議政,就是要用好特有的話語權和表達方式
“善議政”是藝術,是方法問題,要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到點子上、監督監在關鍵處。始終堅持政協特有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以此為本,才能彰顯特色優勢。
話語權是政協最大的權利。可以說,政協履行三大職能,開展協商民主,都離不開一個“說”字,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作為政協委員,敢說話,能說話,善說話,既是議政的基本功,也是硬本事。因此,用好話語權,說好政協話,不僅重要,更是必要。但政協議政不是隨便說、隨意說的,也有規范和規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履職工作規則》《加強和改進調研工作實施辦法》《提案辦理協商辦法》《專門委員會通則》《委員視察考察工作條例》《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條例》等規章制度,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協工作和政協委員履職的制度體系、程序規定和規范要求,每個委員都應受其約束,并自覺遵守。
政協委員由有關方面鄭重協商產生,由各方面代表性人士組成。長期以來,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政協委員不僅要能說、敢說、會說,而且要說得好、說得準、說得對。在語言風格上,觀點鮮明而不尖酸刻薄,分析深刻而不偏激極端,問題抓得準而不失之片面,措施針對性強而不失之瑣碎,以所見可以占未發,睹小節足以知大體。在具體要求上,有科學態度、理性精神、道義擔當和家國情懷,有進言社會并參與公共事務的自覺,有傳遞民意民聲、匯聚真知灼見,立意為公、執言為民的胸襟。在立場角度上,設身處地、與人為善;平等協商、坦誠相待;角度得當,位置超脫。在時機把握上,合情合理合勢,建言建在需要時,監督監在關鍵處,議政議在點子上。在目的追求上,不強加于人,不求說了管用,但求說得正確;努力增進共識,凝聚人心,形成合力。
社會上常有人說,政協是“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白說也要說”,這又是一個極深的誤解!是的,政協所有工作成果都歸結為兩個詞:意見和建議。但是,意見和建議,并不代表別人不聽不采納。只要你說的對,說的好,說的早,不具有強制性的意見和建議,同樣可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政協的工作方式、工作成果,盡管可以概括為“說”,但因為政協的“說”來自于智慧、來自于經驗、來自于深入調研,所以大多數時候說的對、說的好、說的早,因而常常得到黨委、政府和各部門的高度重視,被吸收和采納,乃至直接推動問題的解決,所以政協之“說”不是簡單“過嘴癮”,而是“有的之說”、“有用之說”。此外,政協之所以給社會以“白說”之誤解,是因為我們所做的很多工作(提案、視察、調研、會議)等,都是決策之前的工作,在決策正式公布之前不便宣傳,決策公布之后也不好貪功,所以往往是埋頭苦干而不為人所知。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不說話”是失職,“說假話”是瀆職,“說真話”才是履職。所以,第一,要勇于言表。要做到不妄言,發揚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勤學善思,看問題要準,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提建議要切中要害;要做到不敷衍,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出發,為科學決策立睿智之言、獻管用之計;要做到不非議,實事求是,胸懷坦蕩,平等協商,民主協商,既不強加于人,又不強求一致。只求說得準,不求說了算。第二,要勤于獻策。政協參政議政,仍然是以言論為載體。首先是建言建在關鍵時。主要是要圍繞中心、把握重點,著眼“十三五”規劃的孝南實施,對接“一帶一路”戰略、打造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長極,主動做到在宏觀決策中搞好協商、在貫徹執行中搞好協調、在具體工作中搞好協助,真正與區委區政府同頻共振、同向同力。其次是建言要議到點子上。在調研建言上要有深度,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對策。在協商建言上要有力度,找問題、提建議,做到擲地有聲、切中要害。在信息建言上要有準度,了解真實情況,善于思考,及時報送,促進有關社會問題及時化解。第三,要敢于批評。敢講實話真話,敢提不同意見,堅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辮子的“三不”方針,積極開展熱烈而不對立的討論,真誠而不敷衍的交流、尖銳而不極端的批評,思想在碰撞中升華,共識在交流中增進,力量在互動中凝聚。第四,要維護大局。政協是一個讓人充分說話的地方,但切忌信口開河、胡言亂語。要維護核心,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政治堅定,努力在服務大局的過程中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要為民謀利,代好言、辦好事。要化解矛盾,發揮好政協上通黨委政府,下達社會各界的橋梁作用,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重點任務,引導社會各界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多做減少阻力、增添動力、形成合力的工作,多做減少雜音、增加和聲、形成合唱的工作,不斷鞏固和凝聚改革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