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激活“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凝聚鄉村振興力量,助力鄖陽鄉村全面振興,2024年,十堰市鄖陽區政協辦公室、區委組織部與區融媒體中心聯合開辦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欄目《鄉村論“踐”》。
3月13日,襄陽市襄城區管家巷街區舉行了一場以“優化管家巷街區旅游環境”為主題的一線協商會。市政協副主席金崇保、襄城區政協主席李明勝與市、區兩級政協委員、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等進行了面對面協商交流。
3月5日,恩施市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在恩施硒茶學院參加茶藝培訓。圖為恩施硒茶學院院長、恩施州政協委員何潔為學員比對茶湯顏色。
3月4日,丹江口市政協在三官殿街道獅子巖村開展“委員助力鄉村振興 巧手締造幸福生活”活動,邀請市政協委員、“水都技能名師”陳玲為該村婦女群眾傳授草編技藝。
鄖西縣觀音鎮劉家灣村,一座座農家院錯落有致,一面面文化墻溢彩多姿,一派和美鄉村的圖景如畫鋪陳。彭家院、庹家院、博愛廣場、荷塘月色、風情河谷、牛郎織女院等特色景點星羅棋布,引人入勝,承載著劉家灣人的濃濃鄉......
2月23日,秭歸縣政協教科衛體界別活動室、向貴武委員工作室分別在秭歸縣職教中心、秭歸縣中醫醫院掛牌成立,秭歸縣政協“四級協商平臺”再添兩個新陣地,縣政協主席王華、副主席邵淑巖為新建陣地揭牌。
為發揮好政協委員的熱情、力量,十屆荊門市政協探索推行委員履職積分制,定規則、搭平臺、強激勵,引導345名市政協委員在2023年提出建言成果452篇,參與社區(村、調解中心)社會治理活動1600余人次,幫......
立足協商聚合力——襄陽市政協提案工作緊盯質量辦出“分量”
襄陽市樊城區鐵路社區二院一區小區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一個以國企退休職工為主體的老舊小區。小區環境設施老化、居民老齡化程度高、物業消費意識不足等難題十分突出,物業公司入不敷出“懶得管”、居民......
1月25日至2月5日,武漢市漢陽區政協2024年首場“基層協商日”活動持續開展,215名區政協委員走進全區11個街道,上門慰問200余戶困難群眾,結對調研企業160余家,廣泛開展“惠民市集”活動,拉開新......
近日,受強冷空氣影響,秭歸縣出現持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各鄉鎮政協界別活動聯組紛紛行動、積極應對,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委員擔當。
2月伊始,接連凍雨加暴雪,大悟一夜之間銀裝素裹,白雪皚皚,雪景在裝點城市的同時,也給群眾的出行帶來安全隱患。為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保障群眾安全,縣政協2月3日、4日連續兩日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到陵園路社......
2月5日,鐘祥市政協、市中醫院共同舉辦“濃濃墨香迎新春 健康體檢送溫暖”活動,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的6名政協委員和書法家走進醫院,為白衣天使和病患家屬送上了“文化大餐”和新春的祝福。
荊門市葛洲壩社區中心湖修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年久失修,出現污水滲漏、水質污染等現象,備受轄區居民關注,加快改造中心湖、建設社區美好環境的呼聲越來越高。為此,市政協、葛洲壩社區將其納入“一線協商·共同締......
武漢市武昌區南湖街道是20世紀90年代從原南湖機場舊址開發建設逐步形成的純物業小區型街道。轄6個社區28個小區,居住人口近10萬人。近年來,政協南湖街道聯絡委深入推進“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已收集居......
2022年下半年,梁子湖區政協委員汪子昊對748名農村留守勞動力的就業意愿進行調研,結果顯示,67.11的調研對象愿意到周邊(如葛店開發區、武漢等地)從事臨時性工作,75.13的調研對象到周邊工作“希望......
武漢作為“國際濕地城市”之一,江河縱橫,百湖密布。1月17日,武漢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開幕,來自新增環境資源界別的委員們帶著沉甸甸的責任參加會議,共話“云在藍天水在城”。
1月20日,宜昌市夷陵區政協“聚力百強區·委員品書香”讀書分享會,在夷陵文化中心劇場拉開序幕。
如何開發好神農架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講好紅色故事,進而推動鄉村振興,一直是湖北神農架林區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熱點。神農架林區政協委員、神農架森林慢城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艾運......
政協組織各方協商解決山區群眾出行難題 十堰茅箭區“定制公交”為民服務